“不出海,就出局。”近日,在四川眉山的申唐产业梦工厂开业典礼上,其公司创始人唐申如此表示。
据悉,申唐产业是生产火锅底料为主的食品供应链企业。在国际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中,申唐产业以10万多吨火锅底料的年产量,成为全国火锅底料生产企业里最大的单体工厂。
当前,火锅以标准化的烹饪工艺、花样的食材搭配和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,正在推动中国餐饮出海热潮。作为火锅供应链的火锅底料企业,在国内行业内卷、产品相对过剩的境况下,自然凭借东风加速出海。
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,在2026年,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,近3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,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达到289亿美元。“但是供应链出海面临国际壁垒与行业监督管理挑战等诸多难题。”唐申表示。
“对于火锅底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市场的发展,还是相对地看好,也长期地看好,这个基本面是没有变的,加速出海的市场空间很大。”中国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,虽然2024年上半年倒闭了180万家餐饮企业,但是复开了160万家,就是说整个中国的餐饮赛道还是值得投资的。
“通过深度专家访谈和数据交叉验证,就所甄别出的相关品牌的火锅底料单体工厂,对截至2024年1月底的年产能进行了排序。”弗若斯特沙利文方面解释,单体工厂的火锅底料投产年产能,不包括香辛料、蘸料等与火锅底料存在一定差别的产品。
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,前10家火锅底料企业中,前5位企业分别为申唐产业、颐海国际、漫味龙厨、草原红太阳、天味食品。产能分别对应为10万多吨、9万多吨、8万吨、6万吨、4万吨。此外,前10位火锅底料企业中,有5家在四川设厂,分别为申唐产业、、漫味龙厨、、圣恩生物。
其中,申唐产业不仅生产火锅底料,其各种复合调味品已经为多达5280家餐饮品牌、超过22万家门店提供产品研制和技术服务。
民生证券觉得,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2023 年国内火锅底料市场的规模达到370亿元,未来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3%。
唐申认为,我国是调味品生产大国,出口量远高于进口量,不过我国调味品出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相比来说较低,国际出口也是以华人市场和餐馆为主。复合调味品行业走向产业高端化和细分化是必然趋势,行业进入整合期,公司数增速趋缓,出现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现状,体系大而完整的企业才能存活,行业已然浮现过剩状态。
实际上,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并不全面。据火锅品牌小龙坎方面介绍,其旗下的火锅底料工厂年产能10万吨左右;除了小龙坎旗下的火锅门店自用之外,其代工合作品牌有联合利华、海天、良品铺子、海欣食品、吉香居等。
“火锅底料作为复合调味品的重要细分赛道,受益于火锅市场的迅速增加和消费的人需求的多样化,市场规模逐步扩大。”小龙坎方面表示,企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加强产品研制和品牌建设,拓展销售经营渠道,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以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。
就此,朱丹蓬认为:“火锅底料是备受产业端青睐和追捧的刚需品,因为随着整个经营风险的加剧、成本的上升、厨师的管理以及人工等因素的影响,‘一站式’的火锅底料慢慢的变成了餐饮企业的一个刚需品类。”朱丹蓬解释道,以前可能更多的火锅企业自己炒底料,但是现在为了效率、为了成本、为了管理难度的降低,会选择外购方式。这对于火锅底料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、一个机会和空间,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容。
目前,申唐产业的火锅底料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。“其实是供应链端口,在供应链方面主要是为一些大型的连锁餐饮出口服务,我们的自有火锅底料品牌九眼桥也是在出口的。”唐申表示,未来会加大自有品牌的销量。
这方面,火锅品类出海有着先天的优势,这主要在于与传统中餐相比,火锅品类的标准化程度高,且不需要厨师,更容易扩大产出和标准化,是更适合出海的品类。
目前,“连锁火锅第一股”呷哺呷哺已经在2023年年初成立国际事业部,启动全球扩张,同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火锅首店。国内老牌涮羊肉火锅小肥羊以“快乐小羊”的新品牌身份出现,进一步聚焦海外市场,首家门店落地美国波士顿。
海底捞的海外业务起源于2012年,彼时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了第一家火锅店。近两年,海底捞以海特国际作为平台,加速出海。截至2023年年底,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5家火锅餐厅,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,17家位于东亚地区,18家位于北美地区,10家位于其他地区。
“小龙坎海外总计73家门店,其中欧洲24家,美洲21家,东南亚25家,其他区域3家。”小龙坎方面介绍说,目前公司旗下还没有因水土不服导致闭店的情况。
记者注意到,除此之外,大龙燚,朱光玉、蜀九香、蜀大侠、朝天门、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。火锅企业的出海,带动了火锅底料为主的供应链企业随风而动,积极在海外布局B端和C端,期望打开新的市场。
记者注意到,早2021年年初,成都扬名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“名扬”(Ming Yang)火锅底料,就在美国遭遇被召回的事件。原因是该产品含有牛油,而中国不具备进口牛肉产品无须FSIS复检的资格。其实,扬名公司出口业务方面依旧很用心的,也有一条专门为美国市场设立的生产线。
就此,唐申表示,火锅底料作为供应链产品,在出海过程中需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:产品本地化与创新同步的矛盾;国外文化适应性挑战;供应链出海面临的国际壁垒与行业监督管理挑战;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复杂性带来的清关难题;出海团队的管理问题。
在小龙坎方面看来,其在海外采取的都是合作模式,要重点关注当地合规制度、用工制度、食安制度等。“随着中餐在全世界内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度的提升,国产复合型调味品也随之出海。还需逐步提升国际物流的运输效率及准确度,以及进一步探索国际市场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趋势及偏好,研发具有独特风味和差异化的产品。”小龙坎方便强调。
“我们要把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美食文化、中国人的智慧、中国人的勤劳输出出去,为此一直在做准备。”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表示,首先要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,因每个国家都有地方文化、地方口味,比方说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喜欢辣跟甜,但是的口味走向这样(的口味)就不太舒服。此外,在非洲,消费者很喜欢吃的产品,特别是非洲人连鸭脖的骨头都吃进去了,这是特别兴奋的一件事情。虽然非洲人很喜欢中国的味道,但是非洲国家老百姓很穷,面临消费力不足的问题。“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研究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跟口味差异,进行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,我们始终相信这一定会走下来,一定会走向世界。”周富裕表示。
但在黄记煌创始人黄耕看来,作为中餐的代表之一,要走向海外市场,目前还是服务于小众的海外华人,实际上在国内内卷不动了,在国外还是一种内卷。“但是你看看肯德基、麦当劳、必胜客在中国市场服务的客户是谁,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,而是我们国内的众多购买的人。”黄耕表示,因此我们应该深刻思考,以中餐的形式赚外国人的钱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去想去做的。
“未来出海是申唐发展的必然趋势,不出海就出局。”唐申表示,出海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提高个人的水平和竞争力:找准出海方向,深入分析目标市场;加强数字化建设,提升生产效能;提升组织能力,加速海外市场渗透;注意企业出海经营的合规性,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法规;做好优质供应链出海布局,稳固扩张基石稳健灵活的全球供应链采购系统,是餐饮公司实现“走出国门”的关键;创新优化产品,适应并赢得当地市场。
朱丹蓬表示,必须非常精准化地熟悉对方国家的一些法律和法规,并做好整个市场的调研,掌握对于品类的标准,当国内企业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时候,后续有什么纠纷都能够最终靠法律进行一些协商。